天灸療法是一種中醫的傳統療法,「三九天」時接受天灸治療,以一些溫熱的藥物製成藥貼,敷於穴位上,通過藥物的刺激及穴位吸收作用,以增加人體陽氣達到陰陽平衡,祛寒治病及增強抵抗力的目的。天灸療法適用於虛寒性疾病及冬季易發病者,例如:
據中醫文獻顯示,連續接受三年的天灸療法有助減少患者鼻敏感及哮喘病的發作次數,及減輕發作的症狀。
天灸療法的應用:
三伏天”和 “三九天” 乃是中國古代人民從長期觀測中總結出來一年中最熱和最冷的兩段日子。中醫亦於三伏及三九進行天灸療法,藉著這兩段日子的特性,為病人作針對性的治療。
何謂「三伏天」?
中醫根據「冬病夏治」的理論,發揚出一套按陰陽五行運作的「天灸療法」,在夏天最熱、陽氣最盛的三天,為患者進行穴位敷貼,以溫熱通經絡調整陰陽平衡,從而增強免疫力,減低冬天疾病發作的機會。
「三伏天」是每年最熱及人體陽氣最旺盛的三天,即「初伏日」、「中伏日」、「末伏日」,由夏至後開始計算的第三個庚日是初伏,每隔十天為一伏,而中伏是第四個庚日,末伏則為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中醫認為「庚日」與「肺」在五行中都屬於「金」,因此肺部的疾病在庚日作治療效果最好。
何謂「三九天」?
「三九」是以中國曆法中冬至當天為「一九」,以二零一二年為例:即為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廿一日,然後每九日一數,即十二月卅日為「二九」,二零一三年一月八日為「三九」。該三天屬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大自然及人體都進入陽氣最衰弱的狀態,特別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
中醫認為於「三九」三天敷貼在適當穴位或患處,有行氣活血、加強人體抗寒及抗病能力,改善及治療體虛、易感冒、哮喘、鼻敏感及慢性支氣管炎等慢性病患者的病情。此外,「三九天」之天灸療法亦可作「三伏天」天灸的補充和延續,加強治療效果。
「天灸療法」的臨床應用
天灸的反應
哪些人不適合用
注意事項
敷貼時間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向中醫師查詢。